长城b5房车
作者 | 牛莉
出品 | 车旅人
乔布斯用苹果开启了一个智能手机新时代;
马斯克用特斯拉开启了一个智能电动车新时代;
魏建军用坦克开启了一个硬派越野车新时代。
坦克品牌诞生不到四年,引领国内越野车市场掀起了两场风暴:
第一场风暴:中国汽车品牌“方盒子热”;
第二场风暴:合资车企重拾方盒子产品,蹭硬派越野热度。
车市疯狂内卷,价格战此起彼伏。
有人热衷于抢蛋糕,但也有人更喜欢做蛋糕。
在一片又一片红海中,长城巧夺天工,硬生生创造了一片属于硬派越野爱好者的蓝海,并躬身入局,与一众硬派越野爱好者共同探索并建立属于自己的潮野乐园。
坦克300,出厂即爆款,仅用3年时间就实现单一车型全球销量突破30万辆。此后的坦克500 Hi4-T、坦克400 Hi4-T,以及不久前上市的坦克700 Hi4-T,不断丰富和壮大着这一潮野乐园。
3月16日,坦克300再进化,推出了3.0T V6版——坦克330,售价33万,被越野爱好者们评价为“史上最强坦克300”。
坦克330的上市创造了两个历史:
填补了中国汽车品牌没有大排量高性能硬派越野车的空白。3.0T V6发动机——越野玩家心中真正的图腾;以用户之名诞生。这款车的诞生并非长城由内而外规划,而是由有需求有热爱的用户共创诞生,许多技术配置、设计、改装方案均由用户做主。放眼当下的汽车市场,方盒子遍地都是,但坦克只有一个。
坦克330的上市更是向整个硬派越野车市场宣示:硬派越野,新王当立!
01不做追随者本身就是潮流坦克330:为硬派越野树一座新山峰长城汽车的基因里写着“不追随”。
22年前,在一个轿车进入家庭,全国人民追随轿车潮流的时间点,长城汽车另辟蹊径推出了赛弗SUV。
以后的故事大家都很清楚了,“不追随”的哈弗H6成为SUV市场的常胜将军,累计销量超过400万,成就了H6的冠军,成就了哈弗品牌“SUV世家”的专属身份。
彼时,国内硬派越野车市场长期被外资、合资品牌所占据,丰田普拉多、Jeep牧马人长期加价销售,还有天价进口的福特Bronco也在中国越野爱好者面前展示着它的优越感。
单调乏味的产品体验、参差不齐的产品质量以及动辄大几十万的昂贵价格,面对这样的硬派越野车市场现状,越野爱好者们只能将自己的爱好深埋于心。
直到3年多前,坦克品牌横空出世,重新激活了国内沉寂已久的硬派越野车市场。
它以漂亮的身姿、专业的越野实力、舒享的体验、亲民的价格,成功颠覆了外国硬派越野车的种种短板,让众多越野爱好者眼前一亮。
从此,坦克品牌成为越野车的代名词,缔造和引领着这场3年多来长盛不衰的越野潮流。
3年后的今天,国内硬派越野市场的井喷,让丰田普拉多看到了机会,让福特Bronco看到了机遇。
丰田国产普拉多即将上市,福特犹豫再三后终于决定将Bronco国产化并命名为“烈马”。
丰田和福特这些全球汽车巨头必须承认,是坦克,让他们重新认识中国的越野车市场和这个热爱越野的人群。
让全球汽车巨头跟随和效仿,坦克创造了历史。
这不仅是坦克的骄傲,长城汽车的骄傲,更是整个中国汽车产业的骄傲。
即将国产的2.4T普拉多预售价为47-57万元,福特烈马预售价尚未公布,但动力已确定为2.3T。
作为对比,售价33万元的坦克330 V6,独一无二,无可替代。
普拉多吸引的是老一代越野老炮儿的情怀,福特烈马吸引的是非常小众的美式越野用户。而坦克品牌,正在引领年轻一代的越野兴趣和爱好。
在年轻一代越野迷心中,坦克330,才是真正的硬派越野车图腾,没有之一。
全球领先的3.0T V6发动机,采用双喷射系统、双VGT增压器、集成水冷中冷器的进气歧管、全map机油泵等先进技术,最大功率260kW,峰值扭矩500N•m。
这样的技术参数配置,让坦克330成为典型的“大马拉小车”,越野战斗机。
顶级的发动机,再匹配上长城自研国内首台纵置9AT变速箱,新一代的“黄金动力总成”由长城缔造。超97%的高效传动效率、清晰的换挡逻辑以及750N•m的超大承载,让坦克330在硬派越野车领域拥有了“舍我其谁”的技术实力。
发动机热效率达38.5%,整车WLTC百公里油耗11.9L,再搭配上48V电机,坦克330不仅唤醒了强劲的越野基因,同时实现了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的强大平衡。
搭载旗舰级智能四驱+猛禽同款分动器,结合分时与适时四驱优势,毫秒间智能调节前后扭矩(0~100%)配比;全新MTS全地形模式架构,针对不同路况匹配11种驾驶模式。
坦克330,名副其实的硬派越野界“新王”。
如果说坦克300打开了诸多越野爱好者心中那扇大门,让人们进入越野这个充满乐趣的世界,那么坦克330则是名副其实的“年轻人的第一台极致越野玩具”,它让越野迷们拥有了一个更专业的玩伴。
从此,山川河流,任我驰骋。
在坦克330上,你能实现关于越野的所有想象。
02一流品牌缔造和引领潮流二、三流品牌跟随潮流坦克330:引领硬派越野向更高处去2024年车市,从汽车造型和审美发展来看,“方盒子热”是最大的话题和看点。
如果你自定义为一家主流汽车品牌厂家,而没有一款方盒子车,或许你的产品谱系将是不完备的,是有缺陷的。
毫无疑问,坦克品牌就是这股“方盒子热”的发起者和引领者。
在坦克之后,诸多中国品牌开始跟进,例如捷途旅行者等产品,但这些产品和坦克300有着本质的区别。
它们通过减少配置、降价等方式选择占领更低端的越野车市场。从外观看上去像越野车的产品越来越多,但真正拥有极致专业的越野精神的产品不多。
在真正的越野爱好者心中,坦克品牌才是真正的硬派越野。
这就像在最讲究潮流与引领的奢侈品市场,爱马仕和香奈儿从不看别人在流行什么,因为它自己就是流行的缔造者和引领者。
在坦克300彻底打开了硬派越野市场的大门之后,坦克330,以更强悍的动力,更极致的设计,更强大的底盘调教,更专业的原厂改装引领国产硬派越野向更高处去。
在行业历史上,坦克330的出现填补了国内大排量高性能硬派越野车市场的空白,是中国越野史上首个可以媲美牧马人卢比肯、“山猫”帕杰罗V97、奔驰G级等高性能硬派越野车的性能图腾。
向下兼容是容易的,跟随模仿是简单的。
但创造和引领新的潮流,向上发展是最难的,这是坦克330选择的路,也是硬派越野真正的内核精神:选择更难走却正确的路,更是坦克300“无路闯出路”的产品主张。
03不止于越野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坦克330:将真正的硬派越野进行到底“纯粹的热爱”。
这是坦克330上市的宣言,一句slogan,令一众越野爱好者热血沸腾。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一份纯粹的热爱,越来越稀有。
正是这份稀有,将拥有相同爱好的人紧紧连接在一起。
截至目前,坦克品牌已经组建了67个俱乐部,触达290多个城市及地区,成立了482个社区,覆盖了超过17万的用户,坦克App更是汇聚了近230万注册粉丝。
这款坦克330更是“用户共创”的结晶。
“爱玩、会玩”是他们共同的标签。
人类文明演变发展几千年,唯有文化,能将不同民族、不同血统、不同种族的人连接在一起,坦克正在全世界范围创造这种文化,传递这种精神。
在汽车文化上,坦克330将凭借其极致性能,让“坦克330”这一名词将成为国人心中首个拥有具象的性能符号,激发出国人内心对中国汽车越野文化的热忱,以此为起点形成专属于国人自己的汽车潮流文化。
坦克300热卖30多万辆,大部分用户都会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装,每一辆坦克300都不一样,都独一无二。
鉴于坦克用户对于改装的热爱,坦克330上市即搭配原厂改装定制,专属的灰色亚光车漆、车尾独特的红色V6字标;
出厂即换装前后金属竞技杠、金属侧护杠、上下控制臂、3块底盘装甲护板,越野的态度,安全的守护,坦克330都有。
同时,采用科曼赛道级8段双向可调氮气减震器,可实现压缩/回弹双向8段阻尼可调,共计64种组合,完美适应不同地形,匹配原厂专业调校。265/70 R18尺寸轮毂,匹配直径33英寸四季全地形轮胎,让坦克330,释放更专业的越野力量。
坦克330还具备2500kg牵引资质,装备13针拖车取电口。挂上拖拽房车,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程。
坦克330,将真正的硬派越野进行到底。
牛姑娘说:
每逢节假日,“漫山遍野皆坦克”。
这是坦克品牌献给中国车市的一份礼物,更是献给中国乃至全球越野车爱好者的一份礼物。
坦克品牌3年累计35万+用户,大爆款明星车型坦克300 3年全球30万+用户。
在中国,每卖出2台越野车,其中就有1台是坦克。
人们热爱的不仅是坦克,更是坦克背后的那种自由自在地生活。
坦克330的推出,将人们向往的“坦克式生活”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更极致、更专业、更自由。
坦克,是越野的代名词;坦克330,是极致越野的象征符号。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旅人牛姑娘,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汽车文化选修课论文
中国特色的汽车文化和汽车消费文化现状思考
中国从有了自己的汽车到今天,打着“自主”名号的汽车制造厂遍地开花,貌似各个都忙碌却幸福着不亦乐乎~。但是,想过另一个不那么务实的问题的国人却少之又少——“中国什么时候也造得出来自己的汽车文化呀?”
关于这个问题,关于整个汽车领域的问题,说得上话的本就不多,现有的言论多是一些“老总的话”。他们的确很热心地推广着中国汽车文化的一点点微步前进,说得也极正确,但是无奈总显得声音太小……
世界著名汽车造型设计大师乔治亚罗当着很多中外记者的面说过一句话:“中国的汽车设计缺少中国元素。”一语既出,摄人心魄。
尽管大部分人都认同乔老的评价,但至今没有原创性体现中国元素的汽车造型设计作品出现(尽管有长安长江鲟、龙腾等概念车面世,但笔者认为仅仅是命名体现中国元素罢了)。本文试图从设计思路和设计元素两方面寻求如何设计体现中国元素的汽车造型。
“什么才是中国元素?”
这是个很难一句话能说清的问题。在张艺谋的创作中,京剧的表现方式是中国元素;在吴冠中的画中,水墨意境就是中国元素;在梁思成的心中,飞檐翘壁就是中国元素……
中国元素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并延续到我们现代生活中来,更起到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是中华民族的独有的内在和外在的特质,比如建筑风格元素,紫禁城、长城、敦煌、布达拉宫、苏州园林等;服饰风格元素,丝绸面料、唐装、旗袍、中山装等;文化风格元素,国画、脸谱、京剧、印章等;自然风格元素,长江、黄河、黄山、珠穆朗玛峰等;动物风格元素,熊猫、白鳍豚等;宗教神话风格元素,观音、如来佛、龙、麒麟等。这些丰富多彩的元素,是中华文化在外国人心中的标志。不仅如上所述,讲究对立统一、中庸和谐和一分为三的儒家思想、讲究无为而为的道家思想等都是中国文化区别其它文化的地方,当然也属于中国元素范畴。
当前中国现状是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经济高速发展、地区差异大、平均收入低、贫富差距大、石油资源较贫乏等,包括我们的民族特性是亚洲人种,勤奋、聪明、个人奋斗、爱随大流、讲排场、注重家庭等其实都是中国元素的体现。从以上基本元素中剔除任何文化对汽车都要求的物美价廉、安全可靠等共通的性能价格要求外,在诉求上中庸和谐,大气周到应该是设计目标。
下面是关于在汽车设计中,对我们的设计具体能做些什么的一点设想。
首先从颜色说起。
每一个民族在心理上对颜色的感觉有显著的不同。人民对于莫种颜色的喜恶往往源自本民族的神话故事和宗教信仰。因此,颜色也具备符号性,尽管它必须依附于具体的载体(历史、传说、物件)。
有没有中国独有的中国色呢?看了张艺谋的**,很多外国人认为大红大绿等就是中国色。其实大红大绿只能算中国的民间色,不能代表中国色。认真参观故宫和中国寺院的人都能发现真正的中国色。中国有自己的三原色,虽然也是红、绿、蓝,但和西方的红绿蓝还是有明显的区别。中国的红是珊瑚红,绿是绿松石的绿,蓝是青金石的蓝,这三种色是国画颜料的根本色,也是中国文化中的珍贵色。比如蓝色,西方人最喜爱的是宝石蓝,但中国人是青金石蓝,所以中国所有寺庙里菩萨和如来头顶色是青金石蓝,无比庄重;西方基督教堂的穹顶都是蓝宝石的蓝。
王大珩等在《中国颜色体系研究》中早就明确指出:对中国颜色体系色空间的明度、色调和彩度的均匀分级,应进行中国人眼的心理物理验证实验,提出基础色度分级。
因此,研究和开发中国颜色漆料,不论在车身喷涂,还是在内饰上应用,都会传达中国元素,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更受中国人民欢迎。
第二个方面是中国线条。
综观中国立体造型史,从夏商周以前红山文化中的古陶器制作用线条和图案,到夏商周的青铜器,再到汉代的漆器,乃至汉后历朝历代的瓷器等,始终有一些传承的造型元素。中国自古以来的造型设计,都从古陶造型、青铜器造型和漆器造型中汲取了丰厚的养分。汽车造型也应从中学习,但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而是提取精华元素——线条。
一根线条在达芬奇眼中被理解成一个点在平面或空间中的运动轨迹,乃至解析几何中的一个方程式所界定的点的集合,线条无宽度也无厚度。因此对于生活在文艺复兴以后或接受过文艺复兴思想的西方人,对于线条的理解是基于几何学和数学。而对于中国传统而言,线条不仅有宽度,有厚度,还有方向,甚至能表现出速度和力量,对于线条的理解完全基于主观感受。所以这也是中国线条的魅力所在,正所谓“求其神韵、见其生气”。
在汽车造型设计中,如何通过合理的设计充分表达出中国线条的宽度,厚度乃至速度和力量,是设计富含中国元素汽车的关键。这需要我们深入寻找中国线条,从中国绘画中,传统生活用品、工艺品设计中,乃至建筑设计等所有造型设计中汲取养分。
以上说的都是一些侃侃而谈的美好设想,然而国内当下的汽车消费文化现状,却丝毫让我高兴不起来啊。
第一我想谈谈“长”的问题。似乎有种说法,不管是欧洲美国日本多牛的车,到了中国就得入乡随俗。“长”则活,反之则难以生存。
大车身在中国消费者眼中则成为自身地位的一种象征和暗示。业内专家认为,这种源自民族性格的审美和消费取向正是东西方不同民族性格所导致。这也正是国人偏爱加长版的原因所在。帕萨特B55加长77mm,奔驰加长了430mm,成为S350L,宝马加长了140mm,成为BMW5Li,此外,雷克萨斯推出了加长版LS460L,凯迪拉克也推出加长版SLS等等。这些加长车,几乎都为中国市场专门设计,宝马方面甚至声称,加长宝马不在国外卖,只对中国市场销售。
“长”和“大”到底好不好呢?难道我们只能听市场说了算,听群众说了算?
我们知道的只有,加长加宽后的车身固然可以使车的看起来大气,阔气,豪气,但是如此大幅的加长车身必然是汽车的操控性,特别是转弯是的灵敏度大大下降,如此的特殊“癖好”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车的安全性大受质疑。所以,连自身的生死都可以因为肤浅的喜好而置之度外的国人,我实在看不出高明之处。如果让他们领导自己的汽车文化,是不是等于放任呢?我认为稍有责任心的汽车人们,都应该尽心为中国的汽车消费导向做一些思考,发表一些声响!
第二,排量。这又是一个让人说不开的话题,不是吗?
德国人鲁兹。罗森在中国工作刚刚满一年,他惊讶地发现,中国人对新车型和高档汽车是如此地热衷,中国的车市也似乎正在成为一个国际新车型的秀场,而即使在一些偏远的中小城市,也时常会出现高档的SUV或跑车。
国内的汽车工业开始大步挺进开始,随着车市出现的爆发性增长,新车型的推出也随之开始步入高峰。值得注意的是,在众多的新车型中,大排量的汽车比例不断上升。在2000年以前,我国车型中,排量在1.4升以下的车型约占33%。在2000年推出的新车型中,小排量车占25%。2001年推出的新车型中小排量车占33.3%,大排量车型却占到当年新车型的50%。到了2003年大排量车型更是爆发上市,共有10款2.0升及以上的车型上市。这一年,小排量新车型约占当年全部新车型的25.5%,2.0升以上的新车型占全年新车型的32.5%。
到了2004年,中国引进轿车的排量越来越大,如别克荣御排量3.6升,国产奔驰E280排量3.0升,天籁排量3.5升,奥迪A8排量4.2升……在2004年上市的新车型中,排量在2.0以上的占72%,而2005年,更多排量高于3.0升的国外品牌轿车在中国投产。
排量的增大得让人触目惊心了。不难看出,中国的消费者对车本身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如果说80后的人的生活态度是“我喜欢,我就喜欢!”那么,为什么作为很看不惯这种浮躁也好,不可理喻也罢的那些年轻人的思想的,在买车大军中顶大梁的老一辈人们。我想问你们,为什么你们也显得意气用事了呢?
大型车是美国人的最爱
由于美国地广人稀,道路交通非常发达,所以按照美国人自己的说法,美国是真正的汽车社会。
美国不仅是全球拥有汽车数量最多的国家,也同样是在用汽车体形最大的国家。大体积、大排气量是美国汽车的标志。在各种车型中,SUV和皮卡是美国人的最爱。据统计,2004年全美售出的越野车超过300万辆,与1990年的100万辆相比增加了两倍。根据预测,到2005年,越野车在美国汽车的销售中将占到四成。而皮卡的销售更是经久不衰,由于需要经常拖曳房车或游艇等大型物体,美式皮卡在设计上采用大排量发动机(大多安装5至6升的增压柴油发动机)。为了满足野外休闲的较高要求,许多车采用的是四轮驱动。
国情才是决定因素
2004年,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戴维?史密斯博士在南京表示,中国不能克隆美国的汽车消费文化。他指出,目前在全世界每天生产的8200万桶石油中,美国每天就要消费掉2040万桶,而这些石油资源75%消费在交通工具上;但美国人仍然越来越多地使用耗油量大的运动型多用汽车。他认为,美国式的汽车消费文化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消耗和大气污染,并同样产生了一些社会问题。如果中国要按照美国的消费模式下去,必将会造成能源、环境以及社会方面的问题。
但中国车市的事实却表明,美国式的汽车消费正在成为中国模仿的对象。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国人对于汽车消费的认识。虽然现在汽车开始从奢侈品向正常品或必备品过渡,但爱面子和大即是好的传统观念依然对购车者有着很大的影响。
虽然从本质上说,小汽车的拥有是一种个人的消费行为,不应受到限制,但事实上,汽车的运行会带来污染增加,使道路变得拥挤、降低其他运载工具行驶速度,干扰和影响步行者的行为等,从而使社会成本远远大于私人成本。
房车源头厂家 江经理 优惠热线:15391696081